为进一步强化水域救援能力和专业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师资骨干人才队伍,按照总队《全省消防救援队伍2023年度执勤岗位能力提升培训计划》和支队年度重点工作计划,结合地区实际情况和消防站灭火救援能力评定相关任务要求,延边州消防救援支队共14名指战员赴海南三亚开展为期10天的应急救援及公共安全潜水技术培训工作。
党委高度重视,提前谋划部署
为做好此次培训工作,延边支队严格参照《全省消防救援队伍2023年度执勤岗位能力培训提升培训计划》相关要求,结合辖区水域救援灾害事故处置特点,立足长远,科学谋划,在全州28名已取得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潜水资质人员中,遴选14名指战员作为队伍师资骨干人才重点培养对象,集体赴位于海南省三亚市的中国潜水打捞协会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潜水培训基地进行学习培训。
(资料图)
支队党委针对水域救援培训工作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具体事宜,制定“短期强化+长期培养”两类培训计划,并责成专人反复对比国内现有多个培训机构的资质和能力,反复评估核验,确保了教练团队承训实力的有效性。
支队成立工作专班对接承训机构负责人,明确培训计划和技术要求,重点针对安全管控、疫情防控、后勤补给、人员管理等多次协商,逐一明确相关责任,签订培训合同和安全协议,要求培训现场必须成立安全小组,全程保障安全工作,灭火救援指挥部安排专人全程跟踪参训,确保培训实效和队伍安全。
在培训准备阶段,积极征求基层队站意见建议,按照自愿优先并结合个体人员身体差异的原则,分别开展SDI救援潜水员培训、SDI搜索与寻回专长潜水员、SDI全面罩专长潜水员以及应急救援与公共安全潜水CDSA四级潜水员等四大类别培训工作。
理论夯实基础,注重装备应用
培训期间,教练团队合理安排时间,晚间以理论教学和经验交流为主,理论教学和装备应用主要包括潜水装备和附属设备的性能讲解、常规检查及调试、水下心理调节、波义耳定律计算气体体积与压力的关系,装备拆卸与保养等8个方面。
培训人员坚持每日小结和课程分享总结,通过开展交流探讨近年处置的典型潜水救援案例,分享人员编组、处置程序、处置方法、装备效能等方面的工作经验,分析处置过程中存在的各类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定期进行阶段性理论测试,为实战实训奠定理论向导。
规范考核制度,实战练出成效
培训班严格按照课程安排,采取“1+1”递进式培训模式,从课堂到泳池、从泳池到开放水域,最大限度地还原真实救援环境,实训内容主要包括计划潜水和空气管理、呼吸管调节器互换、解开低压充气管、下潜及上升的五个步骤、中性浮力、水中悬浮、水下脱着装备、无面镜呼吸、开放水域训练全面罩、训练搜索与寻回专长共四个方面课程。
授课结束后,培训班组织开展实操考核。考核采取教考分离、交叉考核形式,确保考核公开公正、真实有效。全体参训人员态度端正、严谨细致,考核过程动作规范、配合默契,展现出最佳状态,参训人员100%全部通过考核,共有1人获得公共安全三级潜水员资质,10人获得公共安全四级潜水员资质,3人获得公共安全五级潜水员资质。
严格秩序管理,确保队伍安全
培训全程始终秉持“安全第一”理念,教练组全时段设置紧急救援小组人员和器材装备,训练前必须先进行教学示范,并向参训人员教授紧急自救、等待救援等方法,开展环境安全勘察和风险评估,制定应急处置预案。培训期间实行全程封闭式管理,支队灭火救援指挥部全程跟踪问效,严格落实早操、疫情防护、点名查铺等日常管理制度,确保培训工作集中统一,作战训练安全有序。
通过此次培训,全体参训队员按时、按质、按量完成了培训大纲要求的全部训练内容,并顺利通过结业考核取得中国潜水打捞协会公共安全四级潜水员证书,在队伍内部起到了很好的引领示范作用。下一步,延边支队将以此次培训为契机,常态化开展专业队技术培训,积极发挥传帮带效应,扎实做好“抢大险、救大灾”的各项救援准备工作。(吉林消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