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来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冰雪逐渐消融了,天气一天比一天暖和了。蛰伏了一冬的人们开始脱去厚重的棉衣,轻装沐浴春日了,但这时老一辈人会告诫你要“春捂秋冻”。
“春捂秋冻,不生杂病”是古时著名的保健防病的谚语,旨在劝诫人们在初春时不要急于脱掉棉衣,在初秋时不要刚冷就穿太多,适当捂一捂冻一冻对身体健康是有好处的。
人体恒温一般在37度,气温太高或太低对人体机能会有所损害。那么“春捂秋冻”究竟应该捂哪里、冻哪里呢?这的确是一门学问,了解它对于我们的身体保健非常有好处。
(资料图)
一:春捂“春捂”就是指在春季气温刚刚转暖时,我们就不要过早脱掉厚衣服了,而是应该适当地捂一捂。
记得小时候,每逢春日中午阳光炙热时,我总爱脱掉厚重的棉衣,穿上单薄的毛衣,这时我裹着小脚的奶奶就会告诫我“春捂秋冻”或“穷人你莫夸,还有三月桐子花”等。
我当时觉得这些谚语挺有意思的,但对其精髓了解得并不透彻,而且对于“春捂”还很抗拒,觉得捂着太热身体难受,直到长大后才觉得有一定科学道理。
一是因为刚由冬转入初春,乍暖还寒,春寒料峭。宋代高僧释普济在《五灯会元》第十九卷中记载:“春寒料峭;冻杀年少”,说明初春寒冷,春寒很有威力。
古诗还曰:“律回风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就是说虽然春回大地,草木萌发,但人们还是会感觉春比冬冷,也就是农村谚语所说的“春冻骨头秋冻肉”。
这就是农村常说的“倒春寒”。因为人体皮肤表面分布着很多热感受点和冷感受点,而且冷点多于热点,面部或躯干皮肤对冷点的敏感性还比四肢的皮肤高。
二是一天中早中晚温差大,像孩子的脸“一天三变”。如果过早脱掉棉衣,一旦气温变化就很难适应,身体抵抗力下降,病菌乘虚而入,呼吸道疾病就会随之而来。
那么,既然有“春捂”一说,我们应该捂哪里呢?这确实是一个科学的讲究。很多人认为应该“全捂”,就是捂全身,但其实这种做法是错误的,应该是“捂上不捂下”。
“捂上不捂下”,按张伯礼院士所说是:捂腰部以下。裤子要穿厚,要让腿和脚一定都要穿厚,因为中医说足为肾之根、阳之根,人的阳气在下,必须得护住阳气。
而全捂就得上火了。
记得我小时候一到春天就特别容易上火,母亲告诉我说“春上上火”的缘故,也就是捂得太多。上次我打电话回家问父亲身体状况,他说就是有点上火,其他没啥。
对于“春捂”捂下,老一辈也常说,寒从脚下起。曾经我一个同事还说,他有次开春脱了一下袜子就感冒了,这有些夸张,但不可否认与个体自身的抵抗力有关,也说明“捂下”的重要性。
其实我们也可以这样理解:初春时大地冰冻并未完全消融,在一定程度上还是冻着的,大地需要阳光产生热量,春风虽然温暖,但地表是冷的,所以人得“捂下”。
二:秋冻“秋冻”就是指秋季气温刚刚转凉时,我们就不要过早穿上厚衣服了,而是应该适当地冻一冻。
这一点我深有体会。年轻时在深秋时分,即便天气转凉,我依然会光腿穿裙,再冷点就穿点薄丝袜护腿,丝毫不觉寒冷,只是后来年纪渐增畏寒,才会早些穿厚衣服。
因为夏去秋来,气温逐渐从热变冷,天气虽然转凉,但还有一个转变过程。如果过果穿上厚衣服,身体得不到冷空气锻炼,会使人御寒力减弱,不利于人体功能调节。
也就是才刚一开始见冷就穿厚,那到了数九严寒的真正大冷冬季,我们又该咋办呢?到那时人体抵抗力弱,血管抵抗不住收缩,血流量减少,人体抗菌能力减弱,病菌趁虚而入,就容易引发咳嗽、流鼻涕、发烧等伤风感冒了。
对于“秋冻”,张伯礼院士曾说,秋冻是激活人的治病潜能,把人体本身抵抗疾病的能力刺激出来了。也就是说人体不能惯着,人体是有潜力的,一旦潜力出来对外的抵抗力也就有了。
“秋冻”也就是在无形中提高了人的体质。
因此,在秋季天气转凉时,我们的做法是应该适当地冻一冻,如果感到冷,衣服可以慢慢增加。
那么,“秋冻”到底应该冻身体的哪些部位呢?这也是有讲究的,就是“冻下不冻上”,为啥这么说呢?
因为中医理论上讲,秋天是养阴的季节,如果腰部以下腿足等穿得太多,就会助长阳气,对身体不利。还有冻下是让人体慢慢适应下降的气温,从而为即将到来的寒冬腊月做准备。
需要说明的是,盲目秋冻不可取!秋冻并非人人皆宜,秋冻只针对健康人群,且冻得一定要适度。对于体质差点的中老年人或儿童,以及有肾、胃或心脑血管的病人等就不宜秋冻了,本来体质就弱,还乱冻个啥呢?
三:因人而异我们经常看到,在农历二月和八月这两个冬春和夏秋换季时间里,大街上的人们穿衣各异,穿羽绒服的、穿短袖体恤的、穿毛衣的等,非常有趣,这就是俗话说的“二八月乱穿衣”。
很明显,大部分人是跟着身体感觉走在“乱穿衣”,有的讲究“春捂秋冻”,有的按身体感觉来,但大多数专家认为还是要“因人而异”,毕竟个体是有差异的。
这就是说“春捂秋冻”有一定科学性,但也要尊重个体的真实情况,不能盲目进行,春捂秋冻应“因人而异”,毕竟人的体质对骤然变热变冷的耐受性也不同。
“春捂”捂上不捂下对很多人影响不是很大,但秋冻“冻下不冻上”就难办了,比如某些病人的体质本来就很弱,对气温骤然变冷难以承受,这就不需要秋冻了。
还有秋季是心脑血管病人的高发季,这对于有此病史的中老年人来说,保暖防寒尤为重要。这些人如果春捂秋冻,那就是十分危险的举动了,要注意小心谨慎。
综上,“春捂”捂下不捂上,“秋冻”捂上不捂下。
简言之,就是说虽然春回大地,但乍暖还寒,冰雪还未完全消融,地表还是冷冻着的,因而要“捂下”;而秋季秋风瑟瑟,天气转冷,但地表还是热的,因而要“冻下”。
现代社会竞争力很强,人们生活压力加剧,如果能在衣、食、住、行方面倍加注意,适当养生、保健身体,并掌握正确的养生之道,这对我们来说是很有裨益的。
以上仅为一家之言,敬请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