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
电影暑期档即将开启,不少大片都拉开架势准备大力造势宣发一番。许多影迷对新片满含期待,希望通过相关路演、点映、预告片、首映报道等活动,对影片质量提前了解、先睹为快。而这其中,不少影迷也给宣发方打预防针:“着力宣传没毛病,千万别再出现影院水军”“拜托那些哭托儿、笑托儿,离好电影远一点”……
何谓影院水军?人们为何对托儿避之不及?其实这和今年几档影片首映礼上出现的怪现象有关。在短视频平台的相关宣传片上,镜头不再只对准主创人员,而是大量朝向观众席的素人。倘是喜剧片,这些“观众”必定个个捧腹大笑,乐不可支;要是悲情片,那这类“观众”的“演出”更精彩,甚至不仅人在哭,随行观影的宠物狗也流下热泪……渐渐地,这由看片带来的“笑”和“哭”在互联网上越来越多、越来越夸张,套路感也越来越明显。部分网友因为刷到上述镜头,对影片感染力深信不疑,积极买票观看。可当走出影院的那一刻,他们不禁大呼上当,喊上一句,“就这?”;感叹一声,“电影观众也有托儿啊!”
托儿这个行当,多少给人些不适感。像人们熟知的医托儿、酒托儿,都有一种不正当竞争、投机取巧的感觉。小品名家赵丽蓉的代表作《打工奇遇》中,还有经典的台词:“卖布的有布托儿,卖袜子的有袜托儿,卖鞋的有鞋托儿,我就是那饭托儿。”讽刺的也是这种社会现象。可如今托儿竟在演出演艺市场、综艺节目以及电影宣传中也现了身,甚至风靡开来。他们有的是为了烘托现场气氛,扮演综艺中的路人,参与真人秀剧本的推进;有的则充当某些观演见面会的狂热粉丝,尖叫着大声应援,为参演明星及其作品撑场面、挣面子……从某种程度上说,他们和流量明星饭圈水军的“职能”大体一致:加持人气,冲淡差评,助力点赞数和热度上升,呈现一种锦上添花的效果。
不可否认,起初这类操作兴起时,赚得了大众的好感。如这些宣发团队所愿,起到了正向宣传的效果。过犹不及,此举被越来越多次效仿,慢慢被广大观众识破。倘若“托”的是部好作品也罢。一旦品质一般,反而会招致海量差评,在大众内心留下“制造虚假热度”的不良印象,甚至影响接下来的票房和口碑。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宣传自家作品,无可厚非。但总想着找托儿来抒情,就把电影创作特别是宣发工作的心思用歪了。这大大低估了大众的审美能力和判断能力。观影时,是哭还是笑,本是真情流露,让托儿、水军控制表达观看感受,看似第一时间掌握了评价走向,但实则经不起票房的考验,终究会有露馅的那一天。而一个团队、一部作品,倘若因此失去了广大观众的信任和喜爱,结果更可怕。
所以,影视制作还是应该审慎考虑托儿的使用,特别要避免滥用、杜绝依赖。在节目、影视作品的制作过程中,最应该守住初心,关注作品本身。如果剧情连制片人自己都无法感动,演员也无法共情,那么花再大的代价去请各种各样的托儿,实际上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真诚永远是必杀技,基于大众审美需求,在讲好故事、传播正能量的基础上,制作方应着力提高制作技术和创造力,演员应当着力表现人物感情和内心冲突,用优质创作吸引观众投入其中、建立情感连接。唯有从根本上杜绝强装悲喜、哗众取宠,才能守住底线、推出精品,赢得更广大观众的支持和喜爱。(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 泉子 报道)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531) 8519 6822。